全国政协委员吴智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安全防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5-20浏览次数:594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智深带来的诸多提案中有两份将关注点放在了公共卫生领域。他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全国各大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及时部署下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智慧城市各系统缺乏协作机制,数据信息分散,难以实现共享;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响应速度较慢,智慧公共卫生管理板块缺乏;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工程尚不完善,基本没有考虑平灾结合,没有接入智慧城市系统。”与此同时,他也强调,后疫情时代对于交叉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也任重道远。

全国政协委员 吴智深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安全防控

在《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建议》中,他建议,建立考虑平灾结合韧性监测体系,全面推动全面感知工程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新基建,做好顶层设计。”

吴智深告诉记者,考虑重大灾害及复合灾害条件下感知与监测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能够实现平灾结合的高耐久和强韧性的智能监测与感知工程系统,完善城市组织协调体系和保障机制等,实现基础设施平灾条件的全过程监测与智慧重现,“从而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为城市智能规划的应急方案、灾害救援、逃生避难路线设计及资源调配等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他建议要全面建设城市大数据工程,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实现多源信息融合;建设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工程,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机制,从而可以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及上下联动,并完善综合性的智能预警、监控、评估和决策体系,为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快速恢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损失降到最低。”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新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划”

吴智深在另一份提案中建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新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划,完备平战结合公共卫生设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所需的应急预案、设施保障、污染处置等主要内容进行事先安排,无论是对完善国土空间空间规划体系、提升专项规划内容的完整性、提升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的应对能力和运行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他建议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划”。在即将开展的省、市、县(区)各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提出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规划”的要求,并明确编制的总原则,将其重要性与“城乡综合防灾专项规划”中各类可能的灾害应对居于同一层级。

吴智深建议构建可以持续发展、平战结合的现代公共卫生服务场所和设施。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公卫服务特定场所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科学选址。在远离人口密集地区,优选交通便利、环境适宜、便于封闭管理的地区建设。严格按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临时隔离安置点等相关要求,建立建全各功能区,生活区、物质保障区、医学观察区、临时隔离安置区等公卫场所特殊要求建设。

此外,公卫服务特定场所除符合公卫服务要求外,还应兼顾日常使用功能。日常可出租给市场主体安排员工集中住宿、管理。将公卫相关硬件设施集中保存在指定的场所内,确保特殊时期能即时安装到位。同时,可将大的空间建设为平常能够健身、运动的场所,平时作为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战时可立即作为“方舱”使用。

转载自:紫牛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