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软件谷分中心2024年度工作成效展示
2024年,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与中国(南京)软件谷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双方共建的东南大学技术转移软件谷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持续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
一年来,中心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校友项目落地、科技人才交流等项目,包括实地走访园区科技企业100余家,挖掘企业实际技术需求30余项,引荐东南大学专家团队参与到相关技术研发,推动东南大学专家团队与华为南京研究所、三星电子南京研发中心等单位签订成果转化合同 12 项,合同总额超500万元等。双方在软件谷共建了包括“产业教授”平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了校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应用等工作。同时,东南大学教育部人工智能交叉应用实验室在软件谷设立“人工智能赋能驿站”,让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走进园区和企业,与一线的开发人员一同开展科技公关,共同破解人工智能交叉应用“痛点”。
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开创未来,下一步,中心将持续促进东南大学与中国(南京)软件谷的产学研融合,努力建设成谷内企业与东南大学产学研合作的“第一驿站”。
图为东南大学-南京软件谷人工智能专场科技路演活动
2023年1月1日,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建邺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心由南京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东南大学共建,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软件互联网等方向,与建邺高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
中心发挥东南大学优势学科领域的技术、信息、人才和校友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根据建邺高新区主导产业方向,近一年来,走访了近70家企业,挖掘了多项真实需求,促进了近30次产学研交流,持续常态化组织校企对接活动,共促进14项产学研合作,合作金额达1577万。另外,中心助力企业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级等各类研发及攻关项目,为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超额完成考核目标,深受建邺高新区领导肯定和认可。
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2024年度工作成效展示
2024年,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紧紧围绕校地合作窗口定位,切实提升产业服务力。分中心自落地淮安高新区以来,聚焦地方产业核心技术难题攻关,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和高层次人才交流,探索高校科研成果向地方产业转移转化新路径,促进淮安高新区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高新区多项科技指标增量明显、位列全省前列,在学校和高新区管委会管理指导下,分中心与高新区科技人才工作形成高效协同发展格局。
举办高校专场赛和产学研对接会,带动地方科技创新氛围
2024年6月,淮安分中心率先成功组织并承办了2024淮安高端人才精英赛东南大学专场赛,本次专场赛共吸引十个东南大学校友和师生创业项目积极参赛。分中心推动优质项目与高新区接洽落地,有效推动了东大成果与高新区产业政策相结合。
2024年10月,淮安分中心联合淮阴区科技镇长团、淮安高新区人才科技局在高新区规划馆成功举办校地产学研对接活动,活动为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颁发产业智库专家聘书,受聘专家教授陆续为参会企业带来精彩的科研成果分享,大大提升了淮安分中心在辖区内知晓度。
深入企业挖掘技术需求,促进校企深度对接
全年累计走访辖区内企业66家次,收集有效技术需求信息近50项,整理成册并发布50位东南大学专家服务智库信息和30项东南大学最新科研成果信息。多次组织东南大学材料学院、自动化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校内教授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多次开展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对接。
聚焦科技服务和创新培育,助力企业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淮安分中心坚持以政企需求为导向,将技术转移服务和科技人才服务相结合,积极服务辖区内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国家级、省级项目合作申报,助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科技属性的提质升级。
2025年,淮安分中心将继续加强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动校内优质成向淮安高新区转移转化,争创标志性成果。围绕地方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淮安高新区的科技进步、人才汇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宜兴分中心2024年度工作成效展示
为推动东南大学和宜兴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度合作,宜兴市科学技术局、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于2023年共同组建了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宜兴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结合东南大学高价值科技成果和宜兴市重点产业领域,汇聚资源、整合信息、优化服务,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
一年来,中心促成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其中,与宜兴市国强炉业有限公司合作的“高强、耐腐蚀、高导热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项目合作金额超500万元,实现与宜兴企业单个产学研项目合作金额的新突破;与宜兴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基于镁合金材料的大容量高效绿氢固态存储系统“获批并立项,项目面对宜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将促进行业低碳发展的重大变革。中心还组织了高质量的产学研活动4场,利用科技平台或线下路演等形式推荐东南大学高价值科技成果50项,常态化走访和挖掘宜兴科技型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助力 “陶都英才”创业人才项目落地5项。
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好自身平台优势,积极引进东南大学前沿性科技项目在宜兴进行转化和培育,将中心打造成为转化场景丰富、转化机制畅通、转化体系完善的技术转移示范性点。
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江阴分中心2024年度工作成效展示
2024年,在江阴市高新区科技局和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的共同指导下,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江阴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各类产学研活动,致力于东南大学优质科技成果在江阴的落地转化和应用,推动江阴地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了多项重要成果的落地应用。
一年来,中心专注于智能制造、新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等江阴市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推荐东南大学优质科技成果100余项,举办了“AI+材料”、“AI+工业”等系列培训讲座(江阴专场),常态化走访江阴科技型企业超过百家,全年累计推动东南大学与江阴企业达成技术合作15项,累计合作金额超600万元。促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技术需求迫切的合作项目。其中,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与江苏中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140万元的专利转让合作,显著提升了企业建设效率和质量,成为江阴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的示范案例。促成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与盛合晶微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达成先进封测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新的一年,中心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企业以及各级政府单位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江阴落地转化,为江阴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为江阴分中心举办“AI+工业”系列培训讲座
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昆山分中心2024年度工作成效展示
2024年12月,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昆山分中心开展年度经营考核,现场经专家综合评审年度考核优秀,近一年工作成效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度肯定和好评。
昆山分中心由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南大学于2022年共建,近一年来中心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方向出发,委派专人积极走访辖区内包括科羚激光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江苏科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等45家重点企业,深入挖掘21项企业产学研合作需求,促进产学研合作总金额超240万。中心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及人才优势,围绕电子信息、交通、土木、人工智能方向,为39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专业化、全方位的专利提升咨询服务。
一年来,中心充分发挥东南大学优势学科领域的技术、信息、人才和校友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组织校企对接活动,推动辖区内企业与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联合申报了包括共建省级实验室在内的多项市级、省级等重点科技项目。在项目落地转化方面,积极推动电子学院、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位创新人才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转化科技项目,同时,中心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企业推荐了超60项具有核心创新力的科技成果,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企业提升创新攻关能力以及加强区域内整体创新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东南大学技术转移昆山分中心将在本年度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东南大学的优势资源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及产业的联系,巩固和落实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和成果,扩大增量。分中心下一年度也将继续梳理挖掘东南大学专业的人才团队、前沿的项目储备、一流的科研资源、丰富的创新资源,促进昆山地方产业蓬勃发展。